佛系經營失敗了?經營Instagram前你得先知道這些

前言

首先,要跟大家自白,這不是一篇要傳授Instagram必勝經營秘訣的文章,而是在初期就遇到阻礙而暫時停更的反思分享,或許我暫時的失敗(對!只是還沒成功)能夠帶給想要經營Instagram或是自媒體的朋友們作為借鏡,參考我的案例來評估自身的狀況,規劃自己的經營策略。

跟大家前情提要,也偷偷打一下廣告,這個尚未成功的Instagram頻道 @wol_before13pm(以下簡稱為13pm),是我與另外兩位同事在今年五月創建。13pm的誕生是源自於我們閱讀了《大聲工作法》這本書籍,希望藉由這個頻道與大家分享工作、學習、成長等紀錄,並帶大家實踐書本的實作練習,一起大聲工作。

13pm的頻道從五月開始經營,共發表了21篇的內容,平均一週一篇,偶爾也會透過限時動態與大家互動,也有追蹤者回訊息與我們聊聊天。沒有透過什麼特別的宣傳管道加強曝光,僅倚靠親朋好友的支持及穩扎穩打的內容慢慢累積,讓追蹤人數來到100人。

但我們卻在八月時停止更新了,推測了各種理由,或許是內容產出的不夠快速、三人經營需要花上許多心力討論出共識、工作太忙沒閒暇時間做內容等,在種種原因之下13pm暫時被我們給淡忘了。社群自媒體的經營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簡單,又或者其實是我們把它想得太複雜?透過這篇文章,與大家分享在暫時失敗後,我的心得與反省。

 

經營一個Instagram前,我們做了哪些事?

 

前期規劃

我們並沒有把開設一個instagram頻道想得很簡單,或許因為與同事在從事行銷工作已經很習慣想策略、設主題,就算這是業餘、純屬娛樂(誒?)的小小帳號,我們也希望做足準備再開始上線。而以下這些事前準備工作大概就花了我們一個多月的時間,包含策略來回的討論、視覺的設計規劃。

策略面

  • 成立目的及發展目標設定:與團隊建立好共識,確立頻道希望傳達的價值與宗旨
  • 內容方向設定:列出想要分享的內容,將要操作的內容進行分類建立主題,未來便能依照這些主題發想內容。
  • 帳號及名稱發想:由上述兩項規劃,發想帶有意義且能留下記憶點的帳號名稱。

視覺面

  • 品牌色彩規劃:找些喜歡的配色案例,設定出最符合定位、主題及名稱的標準色,建議設定4-5種顏色,將用於logo、版面設計、文字等位置。
  • LOGO設計:搭配帳號、頻道名稱進行logo的設計,且色彩要符合前一項訂出的標準色,最好有用於深色或淺色兩種情境的設計。
  • 貼文版面規劃:挑選喜愛的風格,共同討論設計出貼文的排版風格,建立模板未來就可以快速取用。

內容面

  • 頻道介紹文案撰寫:Instagram主業的介紹文撰寫,以不失頻道風格有能快速讓人了解頻道的內容為主。
  • 貼文內模板內容撰寫:在每篇貼文內可能會有的重複內容,預先撰寫好這些文字模板,例如主題介紹、頻道介紹等。
  • 內容管理表單製作:每篇貼文需要經過文案撰寫、貼文視覺設計,需要建立好管理表單,才能妥善安排進度及上線時間。

 

上線經營

上個段落說明了上線前所進行的項目,看似簡單的任務還是花費了一個多月才完成。終於要正式進入自媒體經營的階段,拆解這部分的工作項目,簡單來說就是 1.找靈感、2.討論內容、3.寫文案、4.製作圖片、5.發布文章、6.觀察數據,這六個項目。若要更精實一些,通常一篇剛寫好文案正在進行視覺設計,另一篇新內容已經啟動在進行內容架構的討論了。

在這個階段的經營除了上述提到的六步驟之外,13PM也確保能達成以下這幾件事,我們相信透過這樣的做法,能夠讓貼文品質更好更有吸睛效果,自然也能達到頻道分享的初衷。

 

任何靈感都不能放過

在生活上、工作中無時無刻都在挖掘靈感,或許是今天辦公室突發的一個事件、或是已經做得很熟練的工作項目,不管大事小事都很值得分享,也一定會有人對於你的分享內容感興趣並帶給他們收穫。

例如13PM就分享過如何教不會日文的同事,把日文用注音拼音的方式,對電話那頭的日本人説“我同事現在不在,請晚點再來電”的辦公室小趣事。

 

邏輯架構清楚的貼文內容

目前社群媒體上知識型頻道數不勝數,點開instagram隨便一滑都充斥著滿滿的資訊及乾貨。13PM的發文內容都是從自身的經驗出發,必須將自身的體悟歸納、整理出方便瀏覽者快速吸收的圖文資訊,以有邏輯的方式、條列的架構搭配引導的圖片,方便瀏覽著吸收資訊。

 

對於視覺美感的嚴格要求

團隊的三個成員平常就很喜歡好看、質感、有設計感的事物,instagram又是著重在圖片影像的社群平台,在視覺的呈現上自然馬虎不得甚至得以高標準來進行。第一張封面的在事前規劃時已經完成,但後續第二張開始的圖片,每次都是不一樣的設計元素卻不失頻道風格也不違背色彩規劃,又要能清楚呈現傳達的資訊,巧妙的用設計玩出13PM自己的味道。

 

妥善互動才能加強與粉絲的連結

其實這就是13PM經營Instagram頻道的初衷呀!還記得我們文章開頭說的嗎?因為書籍《大聲工作法》,希望透過互動分享來與更多人創造連結,因此13PM團員都會相互提醒,哪則文有人分享或是小盒子有人回覆,要第一時間趕緊做回覆。每一次收到粉絲的回覆或轉貼,都是我們的動力來源。也會透過容易產生互動的限時動態,設計情境來與紛絲進行簡單的交流。

 

我們遇到了什麼問題?

三個人有足夠的人力及能力,看似很有組織也很有規劃的經營方式,為什麼突然間停更了呢?其實在經營的過程中不管是執行個人任務時,或是三個人在進行討論時,都有遇到一些挫折及困難,裡頭除了多人團隊才會遇到狀況,也有個人經營時可能會遭遇的困擾,若有遇到相同的情形,不妨參考我目前思考的解決方式,有更好的解法也都歡迎與我分享討論喔!

 

內容龐大導致產文速度慢

其實我們最常遇到的問題是靈感及文章已經在腦袋裡頭了,但因為想說的實在太多了,寫出來的內容都可以自成一篇部落格長文,貼文圖片在排版時也很難塞下這麼多的內容,除了產文、作圖都很費時之外,還需要花額外的時間修剪內容,也無形中把我們認為很精華的內容在篇幅的考量下剔除了。

解決方式:將內容架構再細分,拆分為上下兩篇進行分享

 

花費時間超出預期

平常操作一篇貼文會開會確認靈感架構,文案完成、設計階段也會三方確認互給建議,每一步都讓彼此有足夠參與感,好處是每個人都能從各個階段進行學習,不會只操作自己擅長的部分,但這樣的方式少了三個人共同經營的優勢,每個步驟都還是得花費時間召集開會、大家都走過一次,反倒拉長了一篇貼文生成的時間。

解決方式:精簡步驟妥善分工,不用每件事情都全員通過

 

操作的內容難度偏高

直接舉例,13PM其中一個主題企劃是要執行《大聲工作法》的作業,一步一步的進行分享(作業一共有快20個),這些作業需要實際在社群上或人脈圈中做一些行為,例如挑選一個久未聯繫的人發個訊息給他,諸如此類。13PM的成員完成這個任務後,再分享成果到貼文上,引導大家一起進行。好處是我們會因此完成了任務,但壞處就是沒完成任務,貼文自然就沒有下文,因爲進行一則貼文的前置作業實在太多了。

同樣的狀況可能會發生在比較大型的貼文企劃,例如可能會花費5篇以上的貼文內容,或是需要幾個月時間進行實驗活動。

解決方式:提前進行而非臨時抱佛腳,預留更長的執行時間、儲備足夠的文章

 

沒有長期目標的佛系經營

13PM在創建時確實沒有設定長期目標,也沒有追求要在幾個月達到幾個人追蹤,或是每週需發幾篇文這樣的目標,僅是希望打造一個讓人感到舒服、沒有負擔的頻道,以這樣的理念進行經營,沒有目標的激勵讓我們太佛系、太隨性,無法產生動力激發出實際行動,加上工作忙碌沒有閒暇時間,就這樣就地放生了。

解決方式:制定難度適中的短中長期目標,佛系經營還是要有實際動作

 

推敲出了以上幾個原因,除此之外,13PM的經營者是同間公司同個部門的同事關係,若工作忙起來就會三個人同時都分身乏術,因此在13PM的經營上就沒辦法互相cover。正巧下半年工作上進入比較忙碌的時節,閒暇時間變得少之又少,13PM自然就被割捨掉了。

 

後記

終於完成了這篇反省文章(誤),藉由這篇文章稍微整理出一點頭緒,或許可以直接用這篇文章與13PM成員討論策略的調整了。希望藉由我們的經驗,用反例讓大家了解自媒體經營可能遇到的困難與挫折,若你也正在這條路上碰撞、卡關歡迎一起切磋交流,讓我們一起走得順利一些吧!

最後,按照慣例的推薦一下本文三番兩次提到的書籍:《WOL大聲工作法》,是由John Stepper所撰寫,透過WOL(Working Out Loudly)的思維方式:分享個人的工作內容以及正在學習的事情,讓更多人看見自我的價值。相當推薦同是在經營自媒體的或是對這個領域有興趣的你讀一讀喔!

最後,再工商時間一下,用這麼大的篇幅講了13PM,當然要在最後結尾讓它露個面,希望在這次的反思後能開始進行13PM經營上的調整,我們會找到合適的方式繼續貫徹WOL的理念,歡迎大家先追蹤起來噢!

 
 
 
 
 
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13:00PM┃大聲工作法實踐中(@wol_before13pm)分享的貼文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